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美文

谈写生

时间:
2024-10-02 05:52:38
发布者
admin

摘要: 谈写生

谈写生

文/砚楷、画/砚楷

      写生之源自宋时起,荆浩黄公望倚此为基,春夏秋冬,诸般皆纳。古时写生,非徒摹形,乃师法自然,提炼成韵,化为意象,神存而形迁。

       李可染先生力倡写生,引入美院,历经半世,画之根基方立。写生之关键,亲就自然,观察万物,摄取灵气,于笔端展露。绝非直观仿物,需心追手摹,返璞归真,画作贴近实际,而非凭空构筑。

       写生之奇妙,在游于山川,寄情江海,静察动观,探寻自然之规律。融入内心,方得画卷。写生之理,不止于技艺,乃与天地相契,心神交融。山水之作,与自然共鸣,深沉且内敛,隽永之精神,得以长存。秋景尤妙,枯木萧索,松姿奇异,画意悠然。王履华山写生之作,写实写意兼具,布局精巧,笔墨精炼,结构厚重,意境幽深。

       对语山川,感悟至重。山水云烟,石峰峻峭,形态意境,借笔墨生辉。云烟疏密,恰如其分;石峰三面,清晰无误。东峰巨石,险峻之势逼人。画面自然,适度夸张可增趣韵。写生之时,心神随景动,笔墨随心流,四角有序,气韵飞腾。自悟开启,风格回归,以文心定画,寻回本真。如今信息之世,见闻广博汇杂,及早觅得风格,正合时宜。理解生活,通晓自然之理,笔下真实,风骨独具魅力。

       写生太行,壮美雄伟,取材自然,无所不成。“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太行裸岩,纹理丰富,历万千年岁月腐蚀,心观手触,方圆之奥,洞察透彻,纹理皴法,妙处领会,中锋侧锋,山石变化之理,皆熟稔于心,入于丹青,成笔墨语汇。

       前贤未竟之事,未见之景尚多,深入自然,须细加分辨,古今取舍,恰当可作参考。自然万象,变幻无尽,写生犹重感受,牢记于心头,运笔自如,佳作可期。写生犹如神游,取景于内心,丘壑成于目识心记,画理、物理、心理,三合无误。太行村居,错落有致,崖壁苍茫,四季皆秀。“太行之阳有盘谷。”写生视角,变化多端,游离于客体,精神不失,夸张与写实,相辅相成,笔墨之间,真实与艺术,妙合无漏。

       写生笔墨尤重转化,沉心探究细微,生动之态要抓住。若离现场,真意易失,须以概念为敌,临摹不可取,深入自然,方能得真言。白雪石取其理,山石可仿效;李可染重其光,影效不凡俗;黄公宾虹钟情夜山,浑厚无可比;傅氏烟雨,磅礴似倾注。各有所悟,独特之法得出焉。国画求意,写生亦然,自然之精微,难以尽述,须抓其理,以笔墨成图,线条造型,疏密虚实,取舍用心,入画择易,重为所需。若半篇初成,归室续调,恐深远不足。对景写生,乃创作之基础,再创作之后,真情流露。同景异感,画面各异。艺术扎根于生活之土,观念创作,流于表面浮华,真髓易失,不可不省悟。

       师法自然造化,笔墨之悟源于自然,画境天然,澄净心怀,涤除杂念,身临其境,妙感长驻。艺者前行,探索不止,绘出自然之美,如锦绣绚烂,人生之彩,灿烂不休。

       相看两不厌,写生如同与山对话,心之所向,笔之所至。,天气晚来秋,秋意之太行,诗意盈眸,画中世界,韵味长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太行之雄伟,壮志可酬,写生之笔,绘就风流。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