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美文

保定西大街:历史的沉淀与时代的交融

时间:
2024-08-18 12:42:15
发布者
admin

摘要: 保定西大街:历史的沉淀与时代的交融

QQ图片20240818125550

《保定西大街:历史的沉淀与时代的交融》

本文作者:王海军、华腾在线总监

       在保定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心,有一条承载着千年记忆与文化的古老街道——西大街。它宛如一幅岁月的画卷,展现着不同时代的风貌与韵味,见证了保定的兴衰变迁,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符号。

      西大街东西长约 846 米,形成于元代保定重建后,因位于城区西部,是通往西城门的主要道路而得名。它始建于宋、成于元、兴于明清,历经岁月的洗礼,至今依然保留着较为完好的明清、民国时期风貌特色,是中国国内保存较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漫步在西大街,仿佛穿越了时空。街道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风格独特。这里以文化商业建筑为主,兼有衙署、学府、祠堂、水社、金融、传统民居建筑等多种类型。建筑风貌大多为坡顶、灰墙、半圆拱顶门窗,立面有精美的装饰线和花饰,砖雕工艺精湛,耐人观赏。这些建筑既有中国传统民居的风格,又融合了西洋建筑的元素,形成了“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的独特风格,犹如一条独特的建筑画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第一楼,是一座方形内天井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楼中心是上下贯通的封顶式天井,大门开在一层正中,两侧各开西式窗户,西北、东北角各建略向外突的圆形带窗的棱柱形塔楼,楼顶建有圆拱形塔帽,它是城区最早的集购物、娱乐、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场。

       西大街在历史上曾是宋、金、元、明、清五朝军政要地,自古便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西大街积累了丰厚的商业文化。这里曾经店铺林立,百业俱兴,是保定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众多老字号在此汇聚,如万宝堂、乐仁堂、中华书局、稻香村、槐茂酱园等,它们的招牌和经营之道,通过牌匾文化再现出来,成为一大特色。这些老字号的商业牌匾,多是由名人题写,如“恒泰茶庄”由华世奎题写,“乐仁堂”药店由冯恕题写,“立己人”药房由甘绵羊题写,“西德记茶庄”由朱春年题写,“万宝堂”药店由李鸿章题写,“直隶书局”由刘春霖题写,“稻香村”食品店由张诗言题写,以及直隶总督方观承为“德昌茶庄”的题书,潘龄皋为“中兴帽庄”的题书等,这些书法作品各具风格,体现了保定深厚的书法艺术底蕴,也为西大街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然而,西大街也曾经历过衰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街上一些房屋年久失修,私搭乱建严重,商业业态杂乱,甚至一度成为“殡葬用品一条街”,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与光彩。但近年来,随着古城保护更新项目的逐步开展,历经 8 个多月的工程修缮,西大街实现了华丽蝶变。如今的西大街,在保留历史文化风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非遗老字号资源,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街的样貌,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恢复老城记忆,使得一大批老建筑焕发出新活力。

       行走在老街上,不仅能看到曾经的衙署、祠堂、民居等历史建筑的踪迹,还能感受到现代与传统的和谐交融。在一些门店的墙壁上,印有提示牌,清楚地标明建筑的历史渊源,并配有二维码,游客一扫便能了解这座古建的历史信息。古建筑配上非遗和老字号,历史文化在传承中发扬。定瓷博物馆、古城香业、满族何记冰糖葫芦等店铺,吸引着游客们驻足、体验,大饱眼福的同时也了解了非遗文化。百年建筑“义春楼”,曾是清末民初的保定“五楼”之首,如今入驻的是一家潮玩文创店,该店以保定文化元素为基础设计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不远处的直隶邮局,曾是民国时期的老邮局,如今也依托历史引入潮流文化,将传统邮政服务与邮政博物馆、文创展示相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

       夜晚的西大街,更是别有一番风情。灯火缭绕,五彩缤纷,人流如织,在这交融的古今光影中,似乎每一处建筑都在悄悄低语着历史的故事。流光溢彩的街道充满着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这里举办了非遗体验、文艺展演、灯会等一系列活动,日均客流量近 8 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西大街的重生,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更是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一头连接着过去,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一头承接未来,展示着城市的创新与发展。它是保定人民的情感寄托,也是外地游客了解保定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在现代都市的脉搏中,西大街巧妙地将现代潮流文化与传统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一条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的特色街区,让人们在感受历史沧桑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美好。相信在未来,西大街将继续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保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璀璨明珠。

QQ图片20240818125539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