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史记

直隶总督蒋攸铦家族与保定满城

时间:
2024-04-26 12:17:05
发布者
admin

摘要: 直隶总督蒋攸铦家族与保定满城

《直隶总督与保定古城》之十一 直隶总督蒋攸铦家族与保定满城

吴蔚 

     在保定满城区,一直流传有关于蒋大人及其家族的故事,众说纷纭。那么这个蒋大人到底是谁

20230302054445144

蒋攸铦生平

      蒋攸铦(1765—1830)字颖芳,号砺堂,汉军镶红旗人。先祖由浙江迁辽东襄平,从清军入关后立籍直隶省宝坻,但蒋氏家族却世居保定满城县。蒋攸铦天资聪颖过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中进士,年仅十九岁,改庶吉士,授编修,先后充任福建、贵州、陕西等省考官,后迁御史,江西按察使,云南、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江南河道总督,两广总督,四川总督,在任内察吏安民、兴利除弊、颇有政绩。道光二年(1822),召授刑部尚书。道光三年四月五日(1823年5月15日)蒋攸铦以刑部尚书授直隶总督。

      原来直隶久旱,一百多个州县受灾,粮价昂贵,官民凋蔽,农民难以糊口,整饬与调剂两难。蒋上任后,首先抓赈灾。六月,一面上奏皇帝请求赈灾,“以直隶连年灾赈,见值久旱继潦,田禾受伤,恐粮价日昂,农民艰于口食,请截南漕四十万石,存天津北仓,以备缓急”。得到朝廷批准。这时,永定河因大雨连绵,水势异涨,北三工、南二工及北中汛先后出漕漫滩,形势非常危险。他一面赴工地督办防汛,一面上奏“奉职无能,致屡经漫口”,自请处分。正赶上方兴直隶水利,以守制丁忧的江南河道总督、署工部侍郎张文浩管理此事,他奏“请饬文浩赶工查勘,以免贻误”。道光认为其“所奏不为无见”,“但永定情形与南河异,卿仍应留心,不可以张文浩熟悉河务,遂全然诿卸也”。将直隶治河的责任硬压在“不谙河务”的蒋攸铦肩上。不久,北运河亦有漫口,照成案,由各厅汛赔修。经过一番努力,他们修复了永定河南二工金门闸,又挑挖出水减河,筑护村堤埝等,各处险工平稳度汛。他又奏请查办灾务。全省百佘州县先后报灾,蒋攸铦奏请饬部速拨赈饷银一百二十万两,经费银六十万两,用于赈灾。十一月奏“永定河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始建堤工,嗣因下游受淤,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河已六徙。此后沙积淤停,去路不通,屡有旁溢之患。近见河流北趋,方冬水涸,尚不免溃堤蛰埽,若不筹备,来年汛涨可忧。因勘估减水闸、越堤工程,请于浙江、江西、湖南、江苏、广东封存款内,提银五十万两,解交藩库,以备支发”。经部议准行。十二月奏,“灾欠州县,来春青黄不接之时,须商贩流通,以资接济,请将奉天(今辽宁)米船,暂免纳税。至灾重之区,春耕未齐必须展赈者三十八州县,不可使灾黎失所,又不可多糜帑项,臣极意樽节,尚需拨银二十万两”。得旨全部采纳其建议。道光四年(1824)二月,请修永定河闸坝,以工代赈。这次赈灾共用银二百万两,可赈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是有大批灾民逃荒出关,扶老携幼,堵塞路途。道光切责蒋攸铦,饬令所在有司加以禁止,毋玩视民瘼。蒋攸铦据实上奏:“近海东南一带,积水之区,至今未涸,灾民得赈后,仍赴奉天等地营生,禁之适必扰民”,道光只好放行。张文浩补江南河道总督,派工部侍郎程含章同蒋筹办畿辅治河工程。他们详加查勘,不久蒋攸铦指出直隶治水的重点有9处:东淀、西淀、大清河、永定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天津海口、千里长堤,此9项工程刻不容缓,请求先拨银一百二十万两,次第开工治理。他的奏请得到批准,开始治河工程。光绪《畿辅通志》在《河渠略》中收录程含章《总陈水患情形疏》《择要疏河以纤急患疏》《论漳河不宜筑堤书》,并且同时收有蒋攸铦等具名合奏的《治水大纲疏》,倾注了蒋攸铦的心血。这年夏,被赏加授协办大学士仍留直隶总督任。为给清廷扩大征收,蒋攸铦奏请将其所查七万余顷荒地向地方招垦,控制了私垦、私征、借名霸占土地等弊事。又请将热河道、承德府官员三年撤回,与内地道府官员进行对调,或另听补用,以防尾大不掉,滋生事端。道光五年(1825),御黄坝以南运河河道淤甚,江广各帮粮船留滞者达一百九十余万石,无法全部盘运北来,而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又多古浅新淤,难以顺畅通船,道光帝担心至冬令时节逾加难行,若北风骤起,必将粮船连串冻阻于内河,命蒋攸铦速想办法。蒋攸铦千方百计把滞留漕粮接到直隶境内,受到皇帝嘉奖。五月,蒋攸铦再次对千里堤的防护进言,汛期将近,为防重蹈覆辙,提出了六点建议:(一)责成各防汛官员尽职尽责全力防守;(二)责令地方官民维护修缮;(三)严禁乱占、妨碍河淀,以便蓄池;(四)酌设交叉河道的垡船;(五)添设汛弁水手,并移驻防汛人员;(六)对面临险情的河道工段处,应建有防护围墙,并筑防风堤段,以防大汛。此六项明确两淀垡船,衩夫,移改管河员弁驻所,添建巡防堡房等措施,得到清廷肯定,并责成有关官员及地方绅士百姓,严守不怠。对尽心职守者,不可埋没其功。这道长堤直到今天仍为保护天津市、津浦、京九铁路以及海河下游广大地区的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对家乡治河所做的贡献,是不应忘怀的。

       一品大学士

      道光五年(1825)六月,清廷命协办大学士直隶总督蒋攸铦为大学士,仍留直隶总督任。在其六十大寿时,清廷赏赐道光帝御书“宣勤笃祜”匾额、福寿字及寿佛、如意、冠服等物,并拜体仁阁大学士。“体仁”即躬行仁道。《周易·乾》“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春秋左传·襄公九年》“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享,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体仁阁为太和殿东庑正中之阁,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初称文楼,嘉靖时改称文昭阁,清改称体仁阁,顺治三年(1646)重修,乾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毁于火,当年重建,阁坐东面西,为上下二层,黄琉璃瓦庑殿顶,面阔9间,进深3间,坐落在崇基之上,下层明间为双扇板门,左右各3间为槛窗,一码三箭式直棂窗每间两扇。上层楼7间,四面出廊,前檐装修斜格棂花槅扇28扇,明间辟门前出阶。凡散馆,清书试翻译、试诗赋均于此。曾收藏清代各朝御容,后为清内务府缎房。由此旗人蒋攸铦以自己的突出政绩成为文官之首——正一品的大学士。到道光五年十月二十八日(1825年12月7日)蒋攸铦方被召回京,任直隶总督二年六个月。

      蒋攸铦被召回京后,任军机大臣上行走,管理刑部。后以回疆平叛赞划之功晋升为太子太保。道光七年(1827)授两江总督,晋太子太傅。九年(1829)病卒。蒋攸铦精敏强识,与人一面一言,尽管经历数十年后仍记忆不爽。一生勇于任事,不曲意奉迎,尤长於察吏荐贤,任内所举各级官吏后多以事功名节而著称。蒋攸铦著有《劝民息钱歌》《绳枻斋集》《黔轺纪行集》。其子编撰《绳枻斋年谱》存世。

      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注意历任直隶总督中,在直隶总督任内升任为正一品官员的共有6人,即:那苏图、蒋攸铦、琦善、讷尔经额、桂良、李鸿章。其中唯一一位任体仁阁大学士的直隶总督则是道光朝的蒋攸铦。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大学士。大学士为官名,唐天宝初,于崇玄署(管理释道的官署)置大学士一人,由宰相兼领。至德时,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贞元时罢,为文学著作之官。五代后梁曾置金銮殿大学士。北宋时设置渐广,多系优礼大臣的官衔。明太祖废丞相,仿宋殿阁学士制设立,以大学士充皇帝顾问。至明中叶遂即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批答奏章,官品虽低而实握宰相之权。清代虽提高品级,官至一品,职任反不重要。雍正中设立军机处,此后大学士的职权就为军机大臣所替代。惟军机大臣及内外各官中资望特高之大臣者,仍授大学士作为荣典衔。尽管如此,清代大学士仍是内阁首脑,正一品,居文官之首席,人们习称大学士(包括协办大学士)为“拜相”,极受尊崇。

      大学士都以紫禁城内皇家宫殿建筑殿阁名入衔,明设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无定员。清乾隆十年(1745)以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三阁(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入衔。三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三阁(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均为清代故宫内建筑,大学士以紫禁城内皇家宫殿建筑殿阁名入衔,表明皇帝对朝廷股肱大臣在形式上的尊崇倚重。清乾隆十年(1745)以后规定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的官位,除少数例外,汉人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如上述6位在直隶总督任内升任正一品的官员中,那苏图授领侍卫内大臣,成为加封最高武职衔的直隶总督;李鸿章则因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被清王朝依为“中兴之臣”而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各大学士之首;其余四人中琦善、讷尔经额、桂良皆系满人,蒋攸铦是旗人。可以看出,包括方观承、曾国藩、袁世凯等五十一位汉人直隶总督在直隶总督任上都没有熬到文官之首——正一品的大学士。

      家族居满城

      据《满城县志料》记载:“蒋攸铦,号砺堂,原籍襄平人氏。曾任直隶总督、两广总督、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惟其先世坟墓皆在升贤村西,虽未入籍满城,取幼时必游钓于此,故在寺内读书耳”。

      又据定居北京的蒋氏后裔蒋龙光先生出示提供的谱牒,记载有蒋攸铦五世祖蒋毓英迁至满城县杨家佐村,蒋攸铦自幼在该村寺院读书。升贤村即杨家佐、柳家佐村,寺即杨家佐村玉川寺,俗称三教堂。由此断定生活在杨家佐村的这个蒋大人就是蒋攸铦,蒋家称之为“中堂老太爷”。

      埋葬在满城的蒋氏先人:

      蒋毓英,字集公,以荫生知泉州府。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人得台湾,督抚会疏交荐,遂调台湾知府。既至,经理三县疆域,集流亡,勤抚字,相土定赋,以兴稼穑。台湾固有学宫,制度未宏。二十四年,与巡道周昌拓而大之。又设义学,教子弟,勗以孝悌力田之道,一时称良吏焉。二十八年,升湖南盐驿道。士民告留,不得,建祠以祀。举家迁满城,康熙四十六年(1707)卒。蒋毓英为蒋龙光先生之八世祖。生子国祥。

      蒋国祥,字梦村,历任南康同知、长卢盐运使。为蒋龙光先生之七世祖。生子韶年。康熙五十八年(1719)与毛德琦同订《庐山志》并重新刻版印刷桑乔《庐山纪事》。为挖掘搜集资料,“身历目睹”,跑遍了庐山南北,但他吟诗较少,仅存一首《木瓜洞》诗:“匡山最绝处,厂屋托幽遐。面面峰争起,时时日照斜。石冲泉啸虎,树逼路惊蛇。道士今何在?烟萝老木瓜”。曾为雍正乙卯补刊本《三命通会》作序。(序文略)

       蒋韶年,字临皋,辽宁辽阳人。隶汉军镶蓝旗,官江苏布政司理问,迁山东平度州知州。著有《吏隐集诗钞》四卷。乾隆丁巳长卢盐运使蒋国祥以事谪戍军台,其子韶年,屡求代父不得。壬戌五月,出塞省父,慟哭求台帅,帅怜之,为奏请,果获谕旨。其父归,寻卒,韶年旋亦放还。乾隆五十四年(1789)卒。为蒋龙光先生之六世祖。有二子,为五祖,长子攸钦,次子攸铦。

      蒋攸铦(1766—1830),字颖芳,号砺堂。为蒋龙光先生之五世祖,家中称“中堂老太爷”。有子霖远、蔚远。

       蒋蔚远(1802—1860),清汉军镶蓝旗人,字濂孙,一作廉生。道光进士。道光二十八年(1848)起历任山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等职。咸丰元年(1851),升任贵州巡抚。当洪秀全进军长沙时,他发兵援湘。四年兴农民起义军进军四川,他督兵镇压失败,革职留任。九年苗民起军攻陷丹江厅,他忧惧成疾,未几病死。为蒋龙光先生之四世祖。撰有《绳枻斋年谱》。

       二世祖蒋哲生,曾任山东道台。祖辈兄弟七人,其祖父蒋向云为长,任候补盐大使,1913年卒。以上八世均葬于满城。

     至今杨家佐村流传着许多蒋大人的轶事:杨家佐村西有“蒋家坟”,昔日坟体高大,翠柏苍松,埋葬的就是蒋攸铦的祖父,司姓为其看坟后定居这里。蒋氏祠堂由司洛金、司洛良管理,司洛鹏搬到临村吴家庄去看守蒋家坟(吴家庄在杨家佐村西,离蒋家坟较近)。蒋大人攸铦自小生活在杨家佐村,住在村南玉川寺(三教堂)孔子殿里读书,在诸多同学之中,他最受先生的疼爱和器重。据老人传说,夜课结束后,学生陆续从屋里走出来,等到蒋大人攸铦时,头和两肩顶有三盏灯,唯有先生能够看到,知其以后必能成大器,于是将毕生所学悉数倾授之。

      有一天,夜课放学,先生突然发现蒋攸铦身上只剩两盏灯,急忙将他叫到僻静处问之:“你是不是干了什么伤天害理之事”?蒋大人攸铦被问愣了,说:“没有哇,我一直按圣贤之意处世,岂敢造次”。先生让他好好想想,蒋攸铦左思右想,还是想不出什么来。后来脑袋嗡了一下,他拍了拍脑门,“先生,有这样一件事情,张家老五要我替他写一纸休书,我虽然写好了,但还没有给他送去,是不是与此有关吗”?蒋大人说。先生赶忙让他拿出来仔细看了一遍,严加训示,烧掉休书并罚蒋大人跪在孔圣人像前忏悔。三天后,蒋大人攸铦三盏灯再现,先生的心总算才放下来。

      从此以后,蒋攸铦更加勤奋读书,学业有成,赴京赶考,金榜题名。他爱民如子,体贴民意,在任直隶总督时,曾下令免去满城县罗家井村的赋税,村民感恩戴德,为纪念蒋大人,改村名为永安庄。他还拿出自己的养廉银用于维修小时候读书的玉川寺(今杨家佐小学)。

      蒋攸铦由于自幼生长在民间,深感百姓疾苦。相传在任直隶总督时,他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到村里祭祀祖宗、看望亲属及众乡亲,不管后来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还是刑部尚书、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官居一品,位极人臣,每次回家乡探亲,都是到满城就下了轿子步行,一路走到村里。进村步行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视的敬祖习俗,蒋大人在尊重先祖和本地区的礼俗方面,可谓典范。据了解,这些年中,蒋家后人也多次到满城探乡祭祖。

延伸阅读